如今,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拓展到城市之外,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将山里的商品与外界对接,创造在山区田野里衍生的互联网奇迹。但是,物流的短板和对商业价值认知的不足,让这一潜力巨大的领域面临重重挑战。
农村电子商务开始起步
山西晋城关爷坪村大约只有100户人家,世代靠种植小麦和玉米为生。这里没有手机信号覆盖,水暖设施简陋,互联网也仅仅是当地人听闻过的东西。
尽管没有电脑、手机信号发射塔和光纤,电子商务还是渗透到了关爷坪。几年前,有河南的商家在淘宝开店,销售从关爷坪村的农户手里收购来的野生草药和天然银翘。
银翘是中医50种基本药材之一。关爷坪村的村民们很早以前就开始在村子周围收集银翘,卖给山下的中医院。但是,由于周边医院的需求有限,中间商收购的价钱也低得可怜,有时候收集的太多却卖不出去,他们只能看着这些药材烂掉。
随着网上药材店的开张,情况开始得到改善。中国庞大的网络购物者成了草药和野生食品的潜在买家,这些原本积压的药材和野生植物开始供不应求,很多抢手的商品价格翻了一番还多,野生山楂的价格甚至翻了六倍。
互联网给48岁的关爷坪村民徐冬玲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她在村周围的丛林中拾来的银翘每公斤能多卖2元钱。现在,徐冬玲几乎每天都会进山,在丛林中采摘银翘和野生的果子,把它们卖给开网店的人。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学者认为,互联网可以改变农民生活的现状。业内人士分析,电子商务可以扁平化供应链,消除中间商环节,农民可以直接参与到市场中来,面对广大消费者,根据市场需求给自己的农作物定价,享受更高的利润率,从而打破传统农业批发商和分销商的垄断行为。
“电子商务可以让农民成为待在家里的企业家,让他们能够直接与成千上万的买家直接沟通、平等议价,在交易中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的汪向东教授在调查中发现,中国有几十万的农村卖家在网上开店销售商品,这个数量还不到淘宝总卖家数的十分之一。汪向东认为:“农村电子商务,还处在起步阶段。”
潜力市场需要深度挖掘与扶持
杜千里来自太行山,他开办了淘宝网首家有机野生食品店——太行山“山之孕”土特产有限公司,所有产品都是由太行山里的村民采摘而来。
据杜千里回忆,几年前当他得知当地农户采摘的灵芝每斤只能赚一两元钱的时候,感到很惊讶,同样的灵芝在城市里卖得贵很多。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把当地村民采摘的药草、有机谷物、野生核桃、枣子、山楂和其他产品都通过网络卖出去,同时也可以帮助村民们获得更多收入。
随着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有机、天然的农产品。杜千里网店的收入越来越好,订单大量涌入,顾客远至香港。截至2011年底,该店年销售额已达到100万元人民币。
不得不承认的是,太行山里的这种贸易模式还比较原始。但是汪向东认为,这种自下而上的经济模式涉及到的层面更广,能够更好地缓解农村的贫困状况。
据了解,政府一直试图通过在农村推广互联网的应用,来改善农民对接市场时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是,政府主要着重于推广市场信息、帮助农民提升对价格、效率以及生产效益的重视。
汪向东指出,互联网除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外,还可以解决更多问题。他提到,“凭借电子商务,农民们可以直接跟市场互动,真正从中获益,赚取更多利益。这不仅仅是让农业发展更加科学化,更重要的是给农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
电子商务进农村还有很长一段路
目前来看,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多是靠网络来推动,但是还没有实现农民在网上直接销售。
许多开始参与电子商务的农民,仍然和太行山里的那些村民一样,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中间人,也就是网店店主。汪向东认为,虽然困难重重,农民们最终还是需要通过自己开网店来掌控绝大部分利润。另外,物流的短板,尤其是在道路和仓储都不完善的农村地区,如何将易变质的食品从偏远地区寄到消费者的门前仍然是个挑战。
虽然现在上百万的农村居民都能用电脑上网或者通过较为便宜的手机上网,但是他们未必明白用科技手段开展网上生意的价值。汪向东提到,“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去激发农民,让他们相信电子商务可以真的为他们创造财富。”
淘宝新农业发展部高级产品专员徐剑说,“通过网络平台,在农户和消费者之间最多只有一到两级的中间商,大大缩短了供应链,这样可以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利润。”淘宝称,计划在物流、客服和仓储方面向农民们提供援助。
考虑到要改变习惯用锄头和铲子种地的农民们的心态,要让他们适应鼠标和电话还需要一些时间。“变化是循序渐进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汪向东说。